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召唤群雄:铁血帝王 > 第162章 五年后的第一次早朝,下一次五年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2章 五年后的第一次早朝,下一次五年计划。

翌日。

大汉帝朝时隔五年多的时间,再次开启了早朝。

那些大臣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因为陛下离开后并未传位,所以早朝一直没有举行过。

今日突然要开启早朝,难道是陛下传回了传位的旨意?

大臣们都不断的猜想着,可就是没有人猜想他们的陛下会再次回来。

这些年来,因为大汉帝朝异军突起,他们都和其他帝朝有了联系,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秘闻都知道了。

他们知道自己的陛下去了域外战场就不可能再回来了,所以很多人才有了另外的心思。

虽然不敢夺位,毕竟就算夺位成功,除非他们永世不进入域外战场去突破,不然以他们对自己这位陛下的天赋和性格的了解,一旦敢夺位,那么等他们去了域外战场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这也是为何很多帝朝数万年来帝室都没有更换过,就算皇帝昏庸无能也没有人敢谋反。

大臣们在进入帝宫后,便见到等在帝宫内的小德子。

六部尚书顿时觉得不对,要知道这位德公公可是五年前便陪着陛下离开了,现在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了。

“各位大人,跟咱家来吧。”

小德子说完便直接在前领路,没有管这些大臣们的反应,也未多做解释。

六部尚书见状连忙带头跟上。

很快在小德子的带领下,一众大臣们便来到了一处偏殿,这处偏殿是帝宫之中的禁地,这是所有大臣都知道的。

“德公公。”

见小德子停了下来,户部尚书连忙上前和小德子打招呼。

“吴尚书。”

小德子微微点头打了个招呼。

“德公公,不是要早朝吗?怎么带我们到禁地来了。”

吴尚书有些不解的询问。

“以后这里便不是禁地了,早朝所在之地都将从这里前往,吴尚书不必多问,等下便知道了,各位跟杂家来吧。”

小德子说完便挥手打开了偏殿,偏殿内的情况顿时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殿内只有一道光门,其余什么都没有。

“跟咱家来。”

小德子再次出声,随后便直接走入光门之中,这道关门便是通往小世界的其中一个通道。

这个通道直接通往小世界之中的议政殿前的广场,也方便以后大臣们早朝。

六部尚书见状也没有犹豫,直接跟着小德子进入了光门,其余大臣见状也随后跟随而入。

等所有人都进入后,他们都发现这是来到了另一处宫殿,他们从来不知道帝朝还有这么一座宫殿。

“德公公,这里是?”

吏部尚书屈尚书这时也开口询问。

“这里是帝朝专属的小世界,也是新帝宫所在,陛下未来将在这里处理政务,今日早朝也将在这里进行。”

小德子见询问的是屈兴国便也难得的解释了一番,反正等会也要解释的,早解释晚解释都一样。

这下所有大臣都被惊到了,他们作为帝朝的高层以往竟然不知道帝朝还有这一处小世界。

小世界他们是知道的,是大能依靠秘境改造而成,只有那些强大的帝朝、宗门才有能力建立,他们知道自己的帝朝早晚会建立,不过可能需要至少百年甚至千年,没想到现在竟然就有了,这如何不让他们吃惊。

有了这个小世界他们以后想突破仙君境就不用冒着风险前往域外战场了,就算只能生活在小世界之中也比前往危险重重的域外战场要好,如果能够在小世界之中突破到仙王境,他们也是可以离开前往域外战场。

甚至建立 属于他们的小世界。

“各位,走吧,早朝要开始了。”

小德子见众人失神,又出声提醒。

随后便直接朝着议政殿走去。

很快所有大臣都进入了议政殿,不过议政殿之中还有几十位大臣,将领早已再次等待了。

有些不认识房玄龄他们的大臣还有些好奇这些都是什么人,还向一旁比他们早进入朝堂的大臣询问。

而如同屈兴国这种早就在朝堂立足的大臣却大惊,这几十位他们都认识。

都是五年前随陛下一同前往域外战场的大臣,也是曾经帝朝最顶尖的一批人,这几十位每一位都是有着爵位在身的,是帝朝真正的贵族。

“下官见过各位侯爷。”

屈兴国,最先走过去向房玄龄等人行礼。

“屈尚书多年不见,不必客气,让大家都准备好吧,陛下马上来了。”

杜如晦直接笑着开口。

屈兴国他们都认识的,还是当初他们提拔上来的尚书,为人处世都还是很不错的。

“是,下官明白。”

屈兴国可不敢在杜如晦他们面前放肆,这些人可都是陛下身前的红人,而且还听到陛下马上要到了,就更不敢耽搁了。

连忙让众人赶紧站回自己的位置上。

等了没有多久,给他们带路后便离开的小德子再次出现。

“陛下驾到。”

林昊随后便直接出现在了龙椅上。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与天齐寿...”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与天齐寿...”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与天齐寿...”

大臣们一同跪拜行礼。

“众卿平身。”

林昊微微抬手。

“谢陛下...”

“谢陛下...”

“谢陛下...”

“好了,今日朕回归,以后早朝或者有事向朕禀报都到新帝宫来。”

“朕离开的五年,各位辛苦了,朕后面会论功行赏。”

随后林昊有说了一些鼓舞大家的话的。

“好了,其他就不多说了,今后,每隔六日便举行一次早朝。”

“现在有事可以上奏了。”

林昊说完便不再多说,等待着大臣们上奏。

“陛下,臣有奏。”

贾诩最先站出来。

“准。”

“陛下,经过五年的时间,帝朝的定下的五年发展计划已经完成,我们是否需要再次定下五年计划,请陛下示下。”

“五年计划既然完成,那便再次定下接下来的发展计划也是必须的,任何事都需要有一个计划才能更好的执行,不知贾爱卿可有什么提议?”

林昊点头,五年计划是他根据前世的记忆学来的,他认为一切都要有个大致的规划为好。

不然什么事都临时安排容易出乱子。

“上一个五年计划,帝朝主要是将修炼普及,培养更多的天才,现在基本已经完善。”

“接下来,臣认为可以大力发展经济方面,尤其是对外的贸易,这样能够更好的发展帝朝,改善百姓的生活。”

贾诩将自己早就想好的大致方向向林昊禀报。

其实这件事早就该开始了,不过因为林昊的离开,很多东西都不好实施,现在林昊回来了,那边可以开始了。

再加上国内现在的商业发展也到了一个瓶颈,有些强大的家族早就开始了和国外进行商业贸易了,只是没有提到明面上,不然容易被自己的敌人抓住把柄,说是通敌卖国,那麻烦就大了。

如果由帝朝牵头,那就另说了,不但如此,在有帝朝的保驾护航下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对外的商业。

不仅如此,还能增加帝朝的税收。

“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可以作为下一个五年计划,还有其他人有其他的提议吗?”

林昊点头,虽然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看不起商人,可是林昊却恰恰相反,他很重视商业的发展,他也很清楚商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陛下,臣认为不妥。”

吴尚书直接出列反对,他是反对商业的大臣之一。

对于他来说,商人都是下等人,充满了铜臭味,完全上不得台面。

这也是作为世家大族的一种通病,他们从小便被灌注士农工商的阶级理念的。

“有何不妥?”

林昊平静的看着这位户部尚书。

这位的野心可不小,现在整个户部可以说九成都是他的人。

“陛下,商人多奸诈之辈,都是一群上不得台面的人,一旦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可以出卖一切,臣认为应该压制商人,以防他们做出对帝朝不利之事。”

吴尚书言之凿凿的将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

“你准备如何做?”

林昊没有直接驳回他的意见再次询问。

“臣认为,应该加大对商人的税收,增加新的商税,让跟多的人回归田野,农业才是国之根本,如果重视商业,让更多的人看到利益,那么很多百姓可能会放弃务农,开始从商,那便会有大量的农田被闲置,粮食的出产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会伤及国本的。”

吴尚书能做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也确实不简单。

他说的也不错,农业确实很重要,一旦有大量百姓从商,也确实会有很多农田荒废下来。

“吴尚书,本官完全同意你的说法,重视商业并无任何问题,要知道,因为有了商人,才能让各种货物通行,这是一种利民之举,如果没有商人的存在,我们的日常吃穿住行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增加新的商税是可以的,但不能胡乱增加,不然没有了商人,全部回归务农,那么帝朝经济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税收也会受到影响的。”

贾诩直接反驳。

“贾大人,你说的是没错,下官也没有想过将商业全部按死,只是想要压制一下商人,不让更多的人舍弃农田而已。”

吴尚书一听贾诩的话,脸色都有些变了,连忙解释。

“那吴尚书准备如何做?”

贾诩反问。

“贾大人,下官之所以提出压制商人,提高税收,也是为了帝朝,加大商税可以增加国库收入不说,还能让那些想要放弃农业,走捷径的百姓放弃从商的想法,这样便不会出现大量百姓放弃务农,成为商人,也能很好的避免大量农田荒废。”

吴尚书思考片刻后,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吴大人,本官想问你几个问题。”

贾诩没有反驳,而是提出了问题。

“请贾大人赐教。”

吴尚书对贾诩抱拳说道。

“现在我们大汉帝朝的百姓体质如何?”

贾诩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在陛下的恩赐下,现在百姓人人修炼,百姓的体质已经是往常的十倍,甚至几十倍以上了。”

吴尚书想也没想便回答了出来。

“那么,吴大人可知现在百姓人手能种植多少亩农田?”

贾诩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根据户部的登记入册,现在百姓平均每人拥有十三亩农田。”

吴尚书不愧是能掌控户部的尚书,从这个问题来看,便能看出他还是很有能力的。

“每年上缴粮草几何?”

第三问。

“按照我国税率,十收其二,人均上缴粮草2.6亩地的粮食,按每亩2000斤,一年两季来算人均上缴粮食达到斤。”

吴尚书再次给出了一个答案。

还是一个相当精准的答案。

就连林昊也不得不为这位户部尚书的能力暗自点头。

“人均每年上缴斤粮食,那么帝朝拥有多少百姓。”

第四问。

“根据登记入户,我朝如今拥有百姓在500亿以上。”

“500亿以上,我们暂且抹去零头,就算500亿,每人每年上缴斤粮食,500亿人,一年上缴多少粮食?”

第五问。

这下吴尚书也沉默了。

他很清楚,因为林昊大肆修建基础设施,如水渠、运河、加强河堤。

如今的大汉帝朝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很少有灾害发生。

现在国库的存粮早已不计其数了。

“520万亿。”

吴尚书沉默片刻还是回答了出来。

“好,我国现有存粮几何?”

果然吴尚书听到这个问题,脸色都变得难看了起来。

“可否够百姓日常食用?”

贾诩见吴尚书沉默不语,再次询问。

“吴尚书,本官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现在我国农业完全过盛了,国库之中的存粮早已不知几何了,除了支援魔族战场的,还剩下的也不计其数,想必现在发霉的也不少吧?”

“既然我国有这么多粮食,为何要浪费?不如拿去和其他帝朝交易,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利益。”

贾诩一连几个问题直接问住了吴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