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暖宝如何能不知道魏瑾熔的意思?

他真的是天生的君王,考虑得也太周到了!

要求忠心,是怕这件事情实行期间,会有人出卖蜀国,给风月国和北国那边找到了再次对蜀国出手的机会儿。

要求清廉,是三年的义务教育,需要经手无数笔数不清朝廷拨款。

要知道,蜀国土地广阔,州府和县城无数,更别提下面的乡镇。

若想将义务教育推广到每个地方,那么大到州府,小到乡镇,都得建立启蒙学院。

每个启蒙学院要配备至少一个山长,两个以上的夫子,还有两个以上的助教。

具体是多少,得看启蒙学院的大小,以及学生的多少。

这建学院要银子吧?

养活各个山长和夫子们,也要银子吧?

更别提学院里还需要购买各种书籍、桌椅、以及学习用品等等。

总之,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如果所用的人不够清廉,那银子最终会流向何处,可就不好说了。

别到时候再出现一些学院成了豆腐渣工程,夫子们的工钱被克扣等情况。

好好的注重教育,最后成了所有人的笑话!

至于敢为创新,不古板不迂腐,那就更容易理解了。

这一次启动教育板块,要给蜀国百姓免费启蒙,所用到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新奇的。

如果找到的人才接受能力不强,迂腐古板不敢创新,那影响可不止一点点。

若对方话语权不重,很有可能会阳奉阴违。

若对方是个领头羊,方向就会被他带偏。

而和睦相处和相互制衡,也不难理解。

一个团队里的人如果相处得不和睦,那这个团队不管要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利。

可如果太和睦,和睦到彼此迁让,又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必须得人人保持清醒和主见,在商讨问题时,能在不影响感情的基础下,碰撞出一些火花来。

同僚之间,相互尊重,又相互忌惮。

谁若有了歪心思,便立马就有人出来制衡,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皇帝哥哥,别的先不提,咱们先说说带头的这些人,你有什么好的人选吗?”

暖宝沉默了许久,终是开口询问魏瑾熔。

魏瑾熔想了想,道:“要说学术大拿,德高望重,忠心清廉,其实习老丞相是符合的。

可他上了年纪,为人又有些古板,教学方式严苛,倒又不适合了。”

“其实咱们那几个老师很不错。”

暖宝见魏瑾熔说了几句话后又不吭声了,便主动提起秦太师和莫太傅他们。

“之前我说想推行‘算术’的时候,几位老师都很赞成,还为此去跟皇伯伯商量过。

而且他们在小范围内,也培养了一批可用的人,就等着您发话呢。

若您实行了教育为本的政策,却没将他们考虑在内,他们恐怕要难过了。”

“几位老师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他们私底下做的努力,我也都清楚。”

魏瑾熔听了暖宝的话,笑道:“如果我们真的要颁发注重教育的政策,那这几位老师,肯定得参与其中。

不过,光有他们还不够,我还想再找几个人。”

说罢,魏瑾熔怕暖宝不理解,又解释道:“一来,老师们年纪大了,而一个新政策的实行,势必是很累人的。

我不想太过消耗他们的精力,他们这把年纪,也差不多该养老了。

二来,老师们在朝为官多年,虽然很支持这个政策,但思想上终究有滑坡的时候,得有几个适合的人在旁边盯着。

三来,暖宝,我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当下的蜀国,已经不是你皇伯伯的时代。

朝中那些臣子虽然对蜀国忠心不二,但他们为官多年,又上了年纪,我总得多考虑考虑。

在人才这方面,我希望能在尊重老臣的同时,更多去培养新人,培养一些年轻的,精力旺盛的人。”

说到这,魏瑾熔道:“你方才提出要注重教育的时候,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人,就是你大哥。

可你大哥是我的左膀右臂,他得留在我身边,做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恐怕很难分出身。

第二个想到的,是你四皇子哥哥。

他心细稳重,做事情也有分寸,你皇伯伯前些日子来寻我,让我将他和你二皇子哥哥一起,封为王爷,让他们上朝议政。

我觉得时候也到了,他们身为魏家子孙,总不能一直吃喝享乐。

但奈何,你四皇子哥哥的年纪就摆在这,再加上他身体得仔细调养,我担心他无法承重。”

“要不你培养培养我二哥?”

暖宝听完魏瑾熔的话,开口提议道:“你知道的,自从我二哥离家出走回来后,整个人就变了。

虽然性格还是欠欠的,可做事情却成熟有章法了许多,还格外爱学习。

这一年多来,他没少啃书,就想着以后参加科举时,能考得一个好名次,再入朝为国做贡献。

说句实话,教育这一块,我觉得他可行。

之前打算实行义务教育时,我也考虑让他来经手。

想着,等他科举完入了朝,再跟他商量这件事情,若办得好,也算有政绩了,不至于丢咱们魏家的脸。

但现在嘛,我觉得等不及了。

若您觉得他不错,可以培养的话,不如将科举提前,先让他把明路给过了,然后再安排他加入教育圈?”

“你二哥是不错。”

魏瑾熔并没有责怪暖宝涉政,也没有因为暖宝是女子,又是小妹,便敷衍于她,而是认真考虑暖宝的建议。

“这样吧,科举的事情明日上朝时,我跟百官们讨论讨论。

待会儿你回王府,也把这件事儿跟你爹爹和你大哥提一提。

咱们争取明天就在朝堂上,把科举提前的事情给定下,这样也不耽误时间。”

说罢,想了想又道:“若可以的话,让你爹爹去安定王府和平顺王府走一趟。

你那几位堂兄都是不错的,早就参加过秋闱,一个个都是举人老爷了。

若这次会试能提前,让他们也赶紧试一试水,别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