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音落下。

礼部尚书韩潢自太庙内请出《皇明祖训》。

霎那间。

礼乐奏响。

百官朝拜。

韩潢面色肃穆,身姿挺拔,在两名礼部侍郎的陪同下,轻轻展开皇明祖训,朗声念道:

“朕观。”

“自古天朝上邦,建立法制,皆在始皇受命之君,当时法定之,人恪守也,是以恩威加于海内,民用平康…”

“天下初定,万物更新,朕效仿前朝,行科举事,旨在为后世之君挑选栋梁之材。”

“士子不易。”

“十年寒窗。”

“头悬梁。”

“锥刺股。”

“只盼着有朝一日东华门外得唱名,争做好儿郎。”

“学得了文武艺。”

“卖与了帝王家。”

“朕知。”

“科考不易。”

“为鼓励士子进取。”

“朕特赐恩旨。”

“通过县试者为秀才。”

“免除户内两丁差役。”

“可使唤奴婢、杂役。”

“犯案者不可用刑。”

“家境贫寒者可上报当地官府,免除农税三年。”

“举人、进士皆在此列。”

“加。”

“举人可免除名下农税1200亩。”

“进士可免除名下农税2000亩。”

“此为常例。”

“朕后。”

“万世子孙当效仿之。”

“以示皇明对天下士子之优待。”

“…”

听到这。

朱由检挥手叫停,起身,看着地上跪着的满朝文武,冷笑着说道;“人呐,就是不知足,好好想想,太祖爷当年因何起兵?”

“还不是蒙元朝廷昏庸无道,各项苛捐杂税数不胜数,致使百姓活不下去,才群起而反之!”

“贪。”

“贪得无厌。”

“太祖爷心疼读书人,给了你们优待和特权,按理说,你们是不是应该好生报答他,为大明好生当差,给百姓办事,办实事,办好事。”

“可实际上。”

“你们怎么做的?”

“呵。”

“朕可知道。”

“有些三、四品的官,利用手中的权利,私下里兼并了数万乃至于数十万亩良田。”

“朕就纳了闷。”

“这些多出来的免税额度,是哪位先皇给你们的优待,又是谁,给了你们兼并良田、奴役百姓的权利。”

“也许。”

“你们会说。”

“以前的人都是这么干的,你们不过效仿罢了。”

“没错。”

“这其中的隐秘朕多少知道些,有些事确实不怪你们,朝政有弊端,更改便是。”

“以后。”

“都少拿祖制压朕。”

“另外。”

“名下的田产。”

“该免除的额度是太祖爷给你们的恩典,朕不能更改。”

“但是。”

“多余的。”

“不属于你们的。”

“非法圈下的地。”

“要么给朕吐出来。”

“要么老老实实按照农部制定的方案依法缴税。”

“否则。”

“你们不给。”

“朕派人去取。”

“吏部、礼部发通知下去,凡天下士子,该优待的不变,但要是多拿一分,朕要他们的狗头!”

“听清楚了吗?”

李标、韩潢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抹异样的神色,犹豫片刻,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转头。

看向勋贵、武将们,朱由检的脸色缓和了许多, 道:“你们都好好的,少给朕弄些幺蛾子,该训练的不要落下,该给的朕同样不少给你们,不给拿的谁也别伸手,莫要滋事,否则,朕绝不会留情。”

“遵旨。”

众人躬身。

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国家兴旺。

武将有责。

真理只在刀锋之下。

疆土只在火炮射程之内。

皇帝这话。

直接说到了武将们在心窝窝里,那种快感,相信只有身在行伍在人才能体会。

崇祯。

当今圣上。

继位以来。

屡屡对武将集团施恩,这就是态度,皇帝对武将们的态度,决定了朝廷,乃至于大明王朝对于武将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让世人,乃至于朝中文臣们知道,武将不好惹,惹恼了不好办,办砸了就要掉脑袋。

天。

以文御武的年代…

要过去了吗…

真好!

另一边。

文官心里可是犯了嘀咕。

皇帝太狠。

下手太稳。

在朝堂上几乎一手遮天,唯一几个位高权重的文官几乎都是保皇派,皇帝一手从冷板凳上提起来的,虽然不会偏向武将,却也不会平白帮文官们说话,他们只站在公理,甚至于皇帝的一方,这样的感觉,对于过惯了可以揪着皇帝衣领狂喷日子的文官们来说,简直不要太难熬。

可惜。

他们没办法。

造反?

开玩笑!

文官造反。

十年不成。

武将…

谁特么跟自己一伙啊!

太庙前。

年轻的朱由检迎着寒风束手而立,他的眼中似乎有万千星辰流转,沉思片刻,笑着道:“朕说完了,你们…是否还愿意拥戴朕?亦或者…另择明君辅佐便是,朕…不怪你们。”

话音落下。

文官有些跃跃欲试,可当他们看到武将们手中锋利的刀刃之时,登时缩起了脑袋,屁都不敢放一个。

朱由检轻笑:

“既然没人说话。”

“那就是没人反对朕当皇帝。”

“既然如此…”

“以后你们都得听朕的。”

“谁敢忤逆朕的意思。”

“休怪朕不容情。”

“都散…”

“哦…”

“朕差点忘了。”

“来人。”

“将方才为刘彦斌求情的人全部下昭狱,剥夺全部功名,锦衣卫派人去查,凡证据确凿,直接拉到土地庙,剥皮实草,抄家,三族发往矿山为奴,六世之内不可参加科举。”

“你们都听好。”

“此等五谷不分,昏聩不堪的官员,不贪污犯罪朕顶多剥职去官赶回家去,可一旦要让朕知道,某些人在其位上下其手,大肆祸害百姓,朕绝不轻饶。”

“朕知道。”

“有些人屁股底下不干净,以前怎样朕不管,今日之后,朕不希望在锦衣卫和东厂的嘴里,听到有人在贪污、腐败、利用职权犯罪。”

“否则。”

“呵。”

“朕答应。”

“百姓们可不答应。”

“录诏。”

“即日起。”

“凡贪腐超过百两者,剥夺全部功名,录入奸臣传,剥皮实草悬于土地庙前,从大明除…”

“哦…不!”

“我大明乃是中央之国,朕为天子,代天巡狩,理应统御四海。”

“既如此。”

“即日起。”

“无论文官武将。”

“贪腐百两者。”

“除却上述刑罚外。”

“增加一条。”

“开除…”

“九州四海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