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环兄弟 > 第126章 宁国府绝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章 宁国府绝后

......

翌日,长春宫内。

宫内的宫人来往匆匆,在硕大的皇宫中显的格外的渺小。

张皇后身穿一身鹅黄色宫装长裙,端正的坐在厚厚的软榻上,身前的小茶几上摆放着瓜果点心,下方的椅子上,坐着相陪的几个妃嫔。

贵妃元春赫然在列,只是脸色稍显忧郁之色。

“你们都先下去吧,德妃你留下陪我说说话。”张皇后威严的额声音响起。

一众嫔妃起身告辞离开,只剩拿下元春在侧。

不多时从内屋走出来一个容貌秀丽的姑娘,轻快的跑到皇后面前,撒娇道:“母后。”

来人正是永宁公主,皇后唯一的女儿。

张皇后看向永宁,笑道:“德妃还在呢,不得无礼。”

永宁调皮的吐了下小香舌,坐到了张皇后的身边。

张皇后端正脸色,说道:“这永宁给本宫宠坏了,让你i见笑了。”

元春端庄的玉容微微震颤,回道:“娘娘说笑,永宁公主天真烂漫,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人。”

张皇后对她这般客气,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反倒让她有些受宠若惊,至于永宁公主,皇后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女儿,娇生惯养一些无可厚非。

家里的弟弟宝玉,何尝不是如此,永宁公主的地位可比宝玉尊贵不知道多少。

张皇后温婉笑道:“听说你省亲,家里修了个园子,甚是不错,你家中妹妹听说也都是学识渊博,永宁在宫中一个人常常抱怨,说一个人无趣,我想让她去你家里转转,你意下如何?”

元春闻言,内心泛起波浪,脸上惊疑不定,说道:“家中妹妹年纪倒是跟公主相仿,只是没见过什么世面,家里更是简陋,怕是会委屈了公主殿下。”

永宁则是在一旁,蹙着眉头道:“即是省亲的园子,想来是不错的,我还没见过呢,这次正好多转转,顺便多认识几位姐妹。”

张皇后看到永宁如此说,笑道:“你呀,没大没小的,你要是这样去,我倒是不放心了。”

永宁撒娇委屈道:“母后,我这几日可都是很听你话的,你答应过我的。”

张皇后玉色的脸颊上浮出笑意,道:“这几日倒是乖巧,还不是有求于人,你要是一直这么乖,那才是真的好呢。”

永宁公主拉着张皇后的玉手微微摇晃道:“母后......”

张皇后无奈的笑了笑,道:“这还要看德妃的意思,毕竟是她的家,我不好做主。”

永宁公主随后可怜的小脸蛋儿转向元春,大有不答应就要哭出来的架势。

元春无奈,笑道:“既然公主殿下喜欢,那我自是没什么意见的。”

她心中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宝玉,知道他不喜读书,更不喜欢做官,如果有幸得到公主的青睐,作个闲散的驸马,那就再好不过了。

一进宫门深似海,这中间的艰难,险阻让她更是心惊胆颤,之前跟贾珍,王子腾几人合谋的事情,也只是为了贾家而已,她也是迫不得已。

贾家送她进宫的目的也是如此。

现在贾家大洗牌,王家没落,她身后的势力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贾环掌管贾家,标准的帝党,即便身为一家人,她都左右不了这位。

......

御书房内。

崇仁帝正在找见贾环,刚听完他的奏报,说道:“京营整理的不错,听说前几日有匪寇绑架了你家里人?”

贾环道:“回禀陛下,天子脚下,一些小毛贼而已,已经被收拾干净了。”

崇仁帝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道:“西边最近不太平,你可有什么良策?”

贾环沉吟一会,回道:“陛下有所差遣,下官万死不辞,定为陛下分忧。”

西边的匪患是因为连年的灾情导致,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要想办法活下去。

做强盗能活下去,那就做强盗好了,饿死还不如临死前疯狂一把。

朝廷不拿出银钱赈灾,怕是这种事是避免不了的。

可要是拿出钱来,又不知银钱有多少会被贪污,到老百姓手里的可以说微乎其微。

老老实实种地的人都没了活路,这才是根本原因。

可这种事情怎好明说,朝廷明摆着是没钱的,下面的官员圣上都忌惮,别说他了。

崇仁帝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奏折,说道:“这份奏章说你施恩军卒,养兵自重,居心叵测,你觉得说的如何?”

贾环心里咯噔一下,终于来了,他军营里肯定有别人家的棋子,这是不可避免的。

他对下面的军卒可谓是要多好有多好,消息传出去,别的营自然有意见。

肯定会导致别人对他的不满,他也早就做好了被弹劾的准备。

贾环面色镇定,朗声道:“陛下,臣以为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卒,都要有战死沙场的准备,所以对他们好一些,也是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军队的战斗力,为国家为陛下分忧,要说让军队能打胜仗的事儿是居心叵测,那臣认了就是。”

崇仁帝闻言,面色微动,沉声道:“哈哈哈,说的不错,你管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其余的不用理会。”

想了想又问道:“你对江南熟悉吗?”

贾环拱手道:“臣去过两次,不算熟悉。”

崇仁帝仿佛没听到一般,说道:“你准备一下,过段日子去南方帮朕办一件事。”

贾环楞了一下,他没记错的话,他刚才说的是自己不熟悉,这陛下是故意的还是怎么的。

崇仁帝道:“怎么?你要抗旨?”

贾环连忙答应下来,不住的点头,生怕惹皇上不满,毕竟人家才是老大。

崇仁帝看他答应才满意的点点头,道:“行了,你先下去吧。”

“那臣告退。”贾环说完,离开了皇宫。

长春宫

一个衣裙鲜丽的宫女进到厅中禀告道:“娘娘,陛下过来了。”

皇后等人连忙起身去门口迎接。

不多时,崇仁帝就已经来到门口。

“臣妾恭迎圣上。”

崇仁帝摆摆手,让众人免礼,率先走了进去。

崇仁帝坐定,开口道:“德妃也在,真是巧了,刚刚还见到了你弟弟,你贾家培养了个不错的人才。”

元春脸色微红,柔声道:“回陛下,臣弟能够为陛下分忧,是莫大的福分,都要仰仗陛下的洪福。”

崇仁帝笑道:“皇后,你们在说什么呢?”

每日的奏章批阅,解决国家的问题,已经让他筋疲力尽,偶尔享受一下亲情,找皇后聊聊天,这就算是他为数不多的娱乐了。

都说做皇帝好,他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真的坐到了这个位置,有些事就会身不由己。

想要有一番作为,可比想象中的难得多。

作个昏君倒是简单,可内忧外患之下,这已经是一种奢侈,不然就是国破家亡。

张皇后玉容恬静,笑道:“永宁说是想去德妃的省亲别院看看。”

崇仁帝抬眼看了一眼永宁问道:“真的只是去看看吗?没有别的目的?”

永宁抬起一张白嫩的脸蛋儿,有些无辜的看着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樱唇轻启委屈道:“宫里连个玩的人都没有,父皇整天忙公务,也不陪我玩。”

崇仁帝看到女儿委屈的模样,转眼之间,她已经这般大了,他都没尽到过做父亲的责任,不由的竟觉得有些亏钱。

崇仁帝说道:“行,既然你想去,那我稍后安排人,保护你的安全。”

永宁秀眉挑动,美目精光闪过,说道:“刚才听父皇所说贾将军是个有本事的人,既然有他在,就交给他吧,不用再麻烦别人了。”

崇仁帝哪里还看不出她那点小心思,说道:“行,那就交给贾将军负责,一会我找人把旨意转达下去。”

永宁欢声雀跃道:“多谢父皇,多谢母后。”

崇仁帝叮嘱道:“不可贪玩。”

永宁满口答应下来,这次出宫还不好好玩玩,怎么对得起她最近受的罪。

却说贾环这边,刚回到荣国府,京兆府衙门就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贾蓉没了。

贾蓉瘦弱的身板,往日里养尊处优,沉迷酒色,流放到岭南,岭南又多蚊虫瘴气,刚到地上没多久就一病不起,没多久,人就没了。

尸体要想运回京城,可是需要不少银子的,这次衙门来就是为了此事。

要是一般的人直接乱葬岗一丢就完事了,可这事中间是有油水的,所以一有消息,就送到了荣国府。

贾环其实是有些意外的,贾蓉已经对他构不成威胁,就算回来,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但现在没了,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毕竟他老子是他给弄没的。

真要说起来二人可是有杀父之仇呢。

贾环吩咐林之孝道:“你去东府里报信,尸体还是要带回来的,长途跋涉也不容易,直接在当地火化,把骨灰带回来就是。”

林之孝应了一声,吩咐身边的几个小厮去办。

贾蓉是宁国府的人,现在是贾蔷做主,支会一声,等尸体回来办场丧礼就是。

这事尤氏可谓是轻车熟路。

说起来尤氏也是可怜,公公没了,紧接着丈夫也没了,现在连儿子都没了。

只怕尤氏知道,肯定是要大作一场法事,这怎是流年不利可以解释到的。

而随着贾蓉之死的消息在两府流传开来,还是激起了一些风浪。

毕竟是宁国府最正派的嫡系,说没就没了。

很多人不由的又想起了贾珍的死,那时候流传着可有不少的版本。

其中一个就跟现在的族长环三爷有关,贾珍倒台后,贾环得利最大,其次就是贾蔷还有尤氏。

谁得利最大,这件事就会按在谁头上,不由的三人合谋宁国府,这个版本就流传了开来。

荣国府,贾母院中。

贾母正在跟凤姐,李纨几个媳妇说话,听到贾蓉没了的消息,脸色不由的一变,急忙问道:“蓉哥儿还这么年轻,怎么说没就没了?”

林之孝家的头都不敢抬,回道:“听说是受了瘴气,病没了。”

贾母原本还想着,等过个三五年,求求情,再花些银子,蓉哥儿还是能回来的,传宗接代总是要的。

这才没多久,人就没了,贾母目光微眯,心头不由的就有了猜测。

贾珍的死流传说是跟贾环有关,但贾母是知道原因的,这件事确实跟他有些关系,要不是贾环先是重伤贾珍,他也不会因为女人就一命呜呼,还是自己的儿媳妇。

这件事不论对错都是见不得光的,因此只能隐瞒下来。

贾母忍不住在心底猜测,哪怕贾珍的事真是他做的,那有没必要除掉贾蓉才是。

贾环平日间不像是个心狠手辣,斩草除根之人。

想起现在宁国府做主的是贾蔷,心中不免又升起了另一种猜测。

其实不止是贾母这般猜测,就连身边的王熙凤都不得不这么想,贾环的为人她太清楚了。

从里到位的清楚,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挡了他的路,触碰到他的底线,那他是绝不会忍下去的。

没发作只是因为他还在考虑,一旦下定决心,那怕是谁也跑不掉。

所以贾珍的死她是听过一些流言的,只是没有当面问过贾环,这种事也是问不得的。

凤姐心里这般想,嘴上却说道:“老祖宗,听说岭南烟瘴之地,每年因为这死的人都不下百,想来是蓉哥儿在府中享福惯了,猛然去了这等地方,怕是身子受不住。”

林之孝家的也适时说道:“老太太,传的消息确实是水土不服,才生的病,那边又缺医少药的,这人才没的。”

贾母扶了扶额头,叹口气道:“东府里那边可支会了?”

林之孝家的回道:“三爷已经安排人通知了,说是岭南路途遥远,怕尸身腐坏,说是让烧了把骨灰带回来安葬。”

贾母不由的想到宁国府这是在她手上绝了后,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年之内连续送走三个,不知为何,心底突然不舒服起来,想起大观园内的妙玉,吩咐道:“去给栊翠庵带个信,让妙玉去东府给蓉哥儿念三日的经文,别让他找不到家。”

府里也不平白养着妙玉,有这些念经做法的事都交给妙玉,毕竟她是干这一行的。

鸳鸯立刻出去,打算亲自去督办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