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瑶光满意地点点头。

不愧是原书长大后的大反派,纵然容貌普通了些,但男人最大的医美是实力。

她有一种在别人家长面前,炫耀自己儿子的得意感。

燕元安进来时,就看见胡嬷嬷这对陌生的祖孙。

但他没有问。

母亲既然在上课时让人把他叫来,就有她的理由。

“元安,”她指着黄旭道,“他刚来京城不久,没了父母。为母且来问你,可愿意收他为书童?”

只要成了书童,就能跟着读书识字。

五个孩子中选中燕元安,也是因为他功课最好。

不过,燕元安是个有成算的孩子,她需要先问过他的意见,不能直接塞一个人给他。

如果他不同意,她再另想它法。

燕元安没有第一时间答应,拱手道:“母亲,可否允我与他说几句话?”

“可。”

秦瑶光微微颔首。

于是,燕元安让黄旭从胡嬷嬷身后出来,问了他几句话。

诸如今年多大,父母是什么人、是否识字等等,黄旭一一答了。

在遭逢大变之前,黄家在村子里算家底殷实的。黄旭也并非内向的性格,只是这几日的遭遇把他给吓着了。

如今,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同龄人,和蔼的跟他说话,渐渐的也就不怕了,对答流利。

他也不知道什么是书童,只觉得喜欢眼前的大哥哥。

问完话后,燕元安便对秦瑶光拱手道:“母亲,孩儿愿意。”

秦瑶光对谷雨使了个眼色,谷雨会意,笑着对胡嬷嬷说:“主子让你家小子跟在二少爷身边做书童,这可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呢!”

胡嬷嬷慌忙道谢。

长公主府上的二少爷!

她在村子里,何曾想过还能有今日机缘!这不比去村头私塾里上学强得多?

胡嬷嬷虽然不识字,却也常听私塾先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要尽可能让子孙们开眼界。

往事已矣不可追,最重要的是将来。

“今日先不急。”

秦瑶光吩咐谷雨:“你领着他们去找个院子落脚,再让绣房来做几身合适的冬衣,安排个洒扫婆子。一应吃穿用度,按管事的例。”

说了要替胡嬷嬷养老,就先让他们先安置下来。

待胡嬷嬷千恩万谢地随谷雨去了,秦瑶光才看着燕元安说:“元安,他们都是良民,又襄助于我。你若得了闲暇,就教教黄旭识字。”

把两人的身份挑明,她相信燕元安知道该怎么做。

“请母亲放心。”

燕元安想了想,又问:“他若是和五弟一样,当如何?”

他这句话问得极委婉。

意思就是,如果是个不爱学习的,我该怎么办?

秦瑶光一乐:“自然不会逼你当老师。”

她所提供的只是一个机会,能不能把握住,还得看个人。

谁也不能逼着人学习不是?

她没有那个干涉他人人生的爱好,条件给足,能不能抓住机会,一切都看黄旭自己。

最差的结果,黄旭不会是个文盲。

这就够了。

其余的,就看他造化吧。

要是跟在燕元安身边都没有出息,那就说明他只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得了她这句话,燕元安的眉目才舒展开来。

他却没有退下的意思,又拱手道:“母亲,院子里的各种做宫灯的材料都准备妥当,您何时有闲暇?”

自从秦瑶光答应了跟他们一起做宫灯,孩子们就都盼着。

只是,她实在太忙,直到今日也没有抽出时间来。

他这句话,是特地替燕时晏问的。

燕元安看得出来,三弟口中说着无所谓,其实眼里的渴望早就出卖了他。

这几日,秦瑶光忙得几乎要忘记这件事。

被他一提醒,顿觉心头有愧。

略算了算时间,午后还要进宫一趟,那就只有晚上。

“今日晚膳后,如何?”

她含笑看燕元安道:“做好后,夜里正好可以看看效果。”

得了她的明确回复,燕元安两眼亮晶晶的。

还是个孩子。

秦瑶光没忍住手,摸了摸他的发顶:“去吧,我晚上就来。”

“父亲也来吗?”燕元安看着燕长青问。

不知怎地,燕长青觉得只是碍于他在场,礼节性询问一声,对结果并不在意。

但是,既然有夫人在,怎么能没有他呢?

燕长青想起师爷私底下对他说的“好女怕缠郎”,让他脸皮厚些,大着胆子上。

于是,他点头应承:“来。”

看着燕元安走出房门,秦瑶光让屋内下人都退下,寒露守住门口。

秦瑶光把那枚青玉小印交给燕长青,问:“郡王,你可能查出它的来历?”

“夫人放心,尽管交给我。”

燕长青收好小印,道:“抓胡嬷嬷祖孙的人,我这里审过了,是谢家的人。”

秦瑶光“呵”地一声冷笑:“原来如此。”

通过胡嬷嬷的讲述,她基本已经确定,抓走她和打伤邓嬷嬷的人,和之前放火烧产妇那批人,并非一伙。

“薛家倒了,谢家慌了。”

秦瑶光推测道:“所以,才会让人盯着崔家。”

谢家的人,并不知道从崔家走出来的这祖孙两人身怀什么秘密。

他们只是本能的怀疑。

因为,如果是普通人,断然不会劳烦跟长公主最亲近的邓嬷嬷去接。

他们怕得罪长公主府,其实并不想多此一举捋走邓嬷嬷,才会将她遗弃在废弃院落内。

后来,又没从胡嬷嬷口中问出什么东西,就想着将他们两人远远送走。

如此一来,不管他们身上是否有他们所不知道的秘密,只要离了京城,也就派不上用场。

对她的推论,燕长青表示认可。

“只要能确认这枚印章属于崔老国公,”他缓缓道,“那名产妇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多年前,京中有一则传闻。

说宁国公府世子养了一个外室,被国公爷骂了个狗血淋头,勒令他必须断绝关系。

说是传闻,也不尽然。

因为世子离家出走了大半年,世子夫人被气得回了娘家。

后来,世子认错弃了外室,去接了世子夫人回来,两人重归于好。

再后来,两人长女入宫为后,父凭女贵正式袭了爵位,就是现在的崔老国公。

那则风流轶事,就再无人提起。

毕竟,他只是犯了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