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这个新年,各家各府争相邀请的人,是燕长青。

从武将到勋贵,以及大大小小的世家,竞相对他抛出橄榄枝,各种花样名目的赴宴请柬收到手软。

他炙手可热的程度,在这个新年里得到了具象呈现。

哪怕那些恨他恨得牙痒痒的人家,也不得不对她笑脸相迎。

要是说起最出风头的人,非乐阳长公主莫属。

在父权社会,一个女人的成就往往取决于她的父亲、她的丈夫,她是否能诞下麟儿、替夫家延绵香火。

但秦瑶光却不同。

燕长青的名声,对她来说只是锦上添花。

京城里,燕长青对她的呵护在意悄然流传开来,让那些以往在背后说长公主是非之人,成了被旁人嘲笑的对象。

无他,只因事实太过清楚。

燕长青在大朝会上一直陪在她身边、又和她并肩进入祠堂祭祖,给予她的尊重无可辩驳。

而秦瑶光自己,不仅是各府相邀的座上宾,还成为文人墨客的座上宾。

最清贵的翰林、桃李满天下的国子监祭酒大人,无不以女眷的名义争相邀请。

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一个小型的绘画传授课堂。

秦瑶光作为曾经的销冠与亚太区总裁,和人打交道与在台上演讲,乃是基本功。

她丝毫不会怯场,讲起课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其实,她并不是喜欢凑热闹的人,以打发时间为主的宴会,她从不参加。

她每次出现,都有她自己的目的。

但这个新年不同。

秦瑶光愿意倾尽所能,将她所掌握的现代美术知识,都教给这些大景朝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们。

她天赋有限,但其他人则不然。

就像皇帝,一旦掌握这个新画种,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来。

同时,要学习这个新的技法,素描是一切的基础。

而乐阳纸笔,就是学习素描必备之物。

只要新的画种能被当朝才俊所接受,继而推广开来,各地学子自然有样学样。

素描一旦普及,就会反过来带动乐阳纸笔的广泛运用。

其带来的好处,将无可估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朝廷专司研发的将作监,就能拥有更精密的图纸,大大降低试错成本。

还有在条件艰苦的乡村私塾,老师再也不用在沙地上,用枯枝教授蒙童习字。

想要推广一项工具,光是让学监免费提供还不行。

需要被人们广泛接受,就要有由上而下的潮流带动。

因此,秦瑶光不遗余力。

这个春节,她忙得连和淳宁好好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后来,淳宁干脆和她一起赴宴,成为她众多学生中的一员。

这一日,秦瑶光讲课前,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是当日出京时,在十里亭有过一面之缘的范世明,将来的布衣丞相。

几个月不见,他仍然如当初一般黑瘦,衣着俭朴。

在他身上,完全寻不到任何被京城繁华侵蚀的影子,跟原书中的描写一模一样。

范世明跟随众人见礼,起身后,看清秦瑶光的面容,浑身一震。

她竟然是乐阳长公主!

而他当日还想着要报答她的恩情,将名帖交给她。

试问,当朝最尊贵的长公主,安乐郡王的妻子,何时轮得到他相帮?

当时他就知道,那位夫人并非常人,可也未曾想过,有如此尊贵的身份。

跟他在进京前后所听闻的各种传言,完全不一致。

不过,也不能全怪他。

在十里亭时,长公主待人十分和蔼,她膝下的公子更是力大无穷,以一人之力就抵住了那一架倒塌的炭火车。

种种思绪上涌,让他一颗前来学习的心,都变得难以平静。

众人纷纷落座。

秦瑶光看着范世明,对他微微点头示意。

范世明心头大定。

看来,平易近人的长公主,并非自己错觉。

秦瑶光正式开始授课。

学生们都是优秀士子,又都是慕名而来,教起来十分轻松。

因为每次来的人都有所不同,秦瑶光每次都不得不先讲一遍最基础的课程。

之后,再针对已经上过几次课的学生,讲一些更深入的内容。

古香古色的暖阁内,摆开了十多个画架。

这些画架是秦瑶光画了图纸,让书坊里赶制出来一批,作为她教学使用。

同时,也在书坊里上架售卖。

眼下的每个画架后面,都坐着一个专注绘画的人。

他们的年纪或老或少,有男子、有孩童、还有女眷,正所谓有教无类。

恐怕,这是自从有了“男女七岁不同席”这个规矩以来,首次出现男女学生在同一间课堂里学习。

虽然这并非正式课堂,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

任何风气,都是从权贵人家开始。

哪怕养在深闺的姑娘小姐们仍然要遵循礼仪规矩,至少,给夫人太太们松松绑。

主持中馈、料理家务,还要侍奉公婆、相夫教子。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家庭主妇是轻松的。

而现在,秦瑶光提供给她们多一种选择,能让她们在这些庶务之外,重拾当年在闺中的情绪。

秦瑶光走在其间,就像当年教她的美术教授一样,对每个人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示范,有的直接用改画的方式,让对方恍然大悟。

偶然间,她有些恍惚。

只觉得这个场景是她未曾想过能实现的,如此魔幻、又如此真实。

如果当年有人告诉她,你会在古代教人画画,她恐怕只会觉得,那个人是在说梦话。

可这一切,竟然发生了。

一个下午过去,她在铜盆里清洗干净双手,准备下课。

和普通老师不同,秦瑶光的长公主地位在那里摆着,在她离开前,课堂上的学生都会挨个上来致谢告辞。

刚开始她嫌繁琐,现在也习惯了。

渐渐地,成为一种仪式。

学生无论是什么身份,都认真道谢,跟她讲这节课的收获和感触。

她和学生认真讨论。

而且,内容还不仅止于学习。

自从有一次,某位性格外向的夫人跟她吐槽了一件糟心事之后,跑来找她拉家常的越来越多。

她采取了一种只听不表态的态度。

慢慢地,跟她说心里话的人越来越多。

在这个仪式中,秦瑶光觉得,有一种超越了师生关系的情谊,正在慢慢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