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三这才恍悟崔玉话语背后的深意,若王子一时心软回应,岂非暴露了行踪?

他恨得咬牙切齿,怒吼:“崔玉是否知情?”

陈平和万涛同时点头,崔玉并不愚笨,即使起初不知情,后来必然察觉。

他是甘愿赴死,但并非为了解自己的疑惑,而是为了王子。

陈品眼中掠过杀意,冷笑:“本王明言相告又有何妨?只不过是不愿遂他心愿罢了。”

马蹄踏起尘土,小城大门敞开,官员们听说镇北大王归来,纷纷出迎。

他们大多曾是小城的小吏,陈平并未追究,还命人仔细调查。若未曾做过太多恶事,一心为民者,便直接任命,不必另请旨意。此时此刻,镇北大王府无需再隐藏锋芒。

队伍稳步进城,只见道路两旁站满百姓,望见镇北大王,皆跪拜在地。

陈平面色一沉,目光立刻投向太守。

太守顿时冷汗涔涔,来不及擦拭,忙躬身解释:“王爷息怒,此事下官并无过错。王爷归来的消息,下官也是刚刚得知。”

自石城一路跟随至此,太守对陈平的习惯可谓了如指掌。

他会恩威并施,却从不耐烦将手腕用在平民身上,更别说制造扰民之举。

见陈平神色稍缓,太守抹了抹汗,苦笑说道:“但城中百姓似乎比下官更早察觉,说来惭愧。

他们自发守护在城门口,下官多次劝说,远处有哨兵巡逻,但他们执意不肯离去。”

此言一出,镇北军士兵立刻挺直腰板,陈平则连连苦笑,是他的不自信...

初抵北境,那些居民便沿途膜拜,他心中交织着辛酸与感动,但这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虔诚之情。

小城与众不同,虽同样地处大魏的北部边陲,却正如崔玉所言,这里的人们对秦国的亲近甚至超过他们自身。

为了更有效地统治这片土地,占领小城后,陈平确实采取了许多举措,同时也铁腕制定了一系列规则。

据他预计,这些有益的变革还需要时间,才能逐渐显现其价值。

而现在,难道它们已经发挥了作用?

满腹疑虑,但此刻显然并非提问之际。陈平亲自扶起几位长者,宏声道:“各位乡亲长辈的到来,令本王及麾下将士深感荣幸。实不必如此谦卑,往后本王造访之时还多得很,总不宜太过喧哗。”

陈平轻笑,其实自从他正式继承镇北大王的爵位后,已有建议提出。

不如将陈家军融入镇北军中,尽管这提议听起来有些微妙,但提出者的动机却是光明磊落。

毕竟历代镇北大王都统帅镇北军,这个名号早已震慑四方邻邦,而陈家军仅仅是陈平的私人武装。

然而,陈平毫不犹豫地否决了。一是坚守当初的诺言,跟随他的人将赢得属于他们的荣耀,绝不逊色于镇北军。

这是他的承诺,也是他内心的想法。将陈家军并入镇北军或许简单,但陈家军历经千辛万苦凝聚出的军魂必会受损。

再者,镇北军是大魏皇帝赐予的,镇北大王府注定要与大魏皇室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陈平微微眯眼,示意众人起身,倾听他们七嘴八舌地诉说:“我们心甘情愿在此恭候。

大王的恩德,小民不知如何表达,只想给您磕几个头,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有人笑着插话:“小人为大王设立了长生牌位,早晚三柱香,大王必将永享无尽欢乐。”

一时之间,许多人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他们大多目不识丁,好听的话语都是从贵族口中听来的。

有些话并不恰当,但陈平听得十分认真,还详细询问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

苦肯定是苦的,他离家不过数日,几个铜币无法彻底改变生活。

那些土地现在尚未产生收益,不仅如此,还需要投入大量劳力去耕耘。

但所有百姓眼中闪烁着光芒,正如陈平所料,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希望。

有了土地,还有什么好惧怕的?粮食还会少吗?

站在陈平身旁的长者高声回应:“当然好,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大王看这小城中,是否比以往热闹许多。

街头巷尾都是摆摊的商贩,以前也有,但只有富人才买得起。如今,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也开始想着给孩子买些甜食尝尝。”

哪怕只是一小份,也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这一天,哪怕什么都不买,只愿看到一张张喜悦的面孔... ...

众人纷纷点头,刘三与万涛周围也簇拥着众多民众,尤其是木延,年轻英俊,犹如精灵般的存在。

沿途不知接过多少野生鲜花,还有数不尽的香囊,连几位年长的妇人,看着木延愈发心生喜爱。

她们鼓起勇气问道:“阁下已有家眷了吗?是否已娶妻?”

对于将军之类的头衔,他们并不太明白,但他们看到木延身披铁甲,定是个显赫的官员。

故称其为大人绝无差错。自家女儿能成为木延的正妻,这梦想太过遥不可及。

但木延毕竟是镇北军的巨头,王爷心系百姓,成为他的侍妾,已是极大的荣幸。

木延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无畏无惧的他,此刻却显得手脚无措,无助的目光投向刘三和万涛。

刘三略显犹豫,正要上前帮忙,却被万涛一把拉住肩膀带走,似乎觉得无需插手,也无需冒风险。

说不定木延的缘分就在眼前呢。

陈平自然察觉到身后的动静,却并未过问,他专心倾听老者们的家长里短。

这些看似琐碎的对话,却透露着地方治理的状况,或反映出人们生活的实情。

正如老者先前所说:“年轻人都外出劳作,土地已经荒芜坚硬,急需强健之力来开垦。

不能延误,一旦耕作完成,便可滋养土壤,或许明年的收成就会有所增长。

王爷对这些肥沃的土地无需担忧,它们得到了精心照料。我们这些老者加上青少年,足以应对。”

从老者的叙述中,陈平得知太守确实在诸多方面做出了努力,考虑了各家与土地的距离。

尽量减少他们在路上的浪费时间,还激励年轻人去拓荒,能开垦多少就开垦多少。

劳动力短缺的家庭,可以让这些老人和孩子多做一些,只需支付一定的铜币作为报酬。

起初,人们对此抵触,太久没见到银钱,又自认为能干活,何必花钱雇人呢?

他们不解,不愿接受,于是太守便命人手持扩音器,在人口最多的街道宣传。

不说别的,只是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自行耕种将会延误拓荒。

哪怕只是一小片土地,明年的收益也会显着,更何况这片土地将归自己所有。

它将持续不断地产出,成为家族的产业,王爷亲口许诺,三年内无需缴纳田赋,五年内减半。

这些信息以数据形式呈现,对于土地的事,没有人比农民更了解。他们只是转动眼珠,便意识到太守所说千真万确。

这是一笔庞大的财富,不只是眼前的银两,就像太守所说,这是为后代积累家产。

此刻的百姓质朴无华,他们不懂得交易,唯一的生活来源便是土地... ...

渴望子孙在神秘世界中繁荣,唯一的愿望便是积累魔法沃土,有人说,难道不能尝试研读古卷,通过魔法试炼吗?

但这实属艰难,不提能否通过试炼的未知,仅是研习魔法古籍,便需海量魔石支撑。

寻常民众对此望而却步,传令者高声宣告:“此刻,只需微薄的铜币,你们便能拥有滋养生命的土地,开垦的疆域也将刻上你们的名字。”

无需再多言,民众之前困惑并非愚蠢,如今真相摆在眼前,他们纷纷蜂拥而至。留下的长者与青少年同样兴奋不已。

为何?他们平日是家庭的负担,许多人担忧沦为奴隶,如今既能贡献力量,又获颁肥沃田产。劳动之余还能获得魔晶报酬,小城的居民连温饱都是奢望,此刻彻底沸腾。

见陈平倾听,老者挺直腰板,内心充满喜悦。特别是郡守亲自出手,强迫富人为民考虑,若百姓想赎回子女,富人必须应允。

老人的话语得到了身后乡亲的点头赞同,他们比划着说:“已有十多位赎回,我听说还有被卖到遥远之地的。可能需要时日,但我们不怕,只要有线索,人还活着,总能找回。”

毕竟,陈平分配的魔法田产并非无限,未分配的土地契约已交由郡守保管。他果断设定时限,一个月内找回的孩子,都将被官方承认,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然而,超过期限归来的人,抱歉,一无所有,只能去开拓新地。

看似残酷,实则已是最佳方案,陈平理解郡守的用心。为了换取更多魔石,这些孩子往往被送到恶劣的环境。若过一个月,不论生死,各方面都将遭受重创。

此时郡守不愿试探人性,他以利益诱导,只要还想拥有土地,就必须尽快寻回亲人。至于老人们提及的郡守迫使富人答应赎回,不过是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