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刻钟后,陆炳来到后院书房。

见陆炳进来,杨辰拉着陆炳,向他介绍刘伯温。

“文孚过来坐,这位先生是刘基,字伯温,有经天纬地之才,我已拜他为军师。

你将近日打探到的情报,详细介绍给军师。”

陆炳跪坐在刘伯温旁边,指着地图,声音沉稳有力。

“据近日所得情报,先谈一下当前形势。

我们身处提奚县,隶属乐浪郡,位于乐浪郡东北方(地图左下方)。

乐浪郡左上方与辽东郡接壤。

上方与高句骊国接壤。

右上方与沃沮国接壤。

高句骊北方还有夫余国。

高句骊和沃沮国上方有挹娄国。

乐浪郡右边与东濊接壤。

下方与三韩接壤。”

陆炳侃侃而谈,边说边用手指着地图逐一介绍。

杨辰点头,其实这些他心中有数。

“你们可知道箕子朝鲜?”

杨辰抬头,看向二人,声音不疾不徐。

“周武王灭商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带人逃至此处,建立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延续了926年。

秦国统一六国时,被赶跑的燕人卫满率千余人逃往箕子朝鲜,击败箕子朝鲜国王箕准。

卫满攻占箕子朝鲜的首都平壤,建立卫氏朝鲜。

此后,卫氏朝鲜接连打下了高句丽、真番国、东濊、沃沮、夫余五国之地!

箕准渡海南逃至马韩,自立为韩王,定国号为辰,辰国覆灭后,马韩人又自立为辰王。”

杨辰看向二人,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

“卫满朝鲜历经80余年,被汉武帝所灭,在东濊设立临屯郡。

高句骊,夫余沃沮等地设立玄菟郡。

此地设立乐浪郡,原真番国及周边地区设立真番郡,此即常人所言汉四郡。”

陆炳颔首,目光炯炯看向刘基,继而言道。

“箕子、卫满及汉朝于此传播汉文化和先进知识长达1200年,此地农耕文化颇为先进,除了闲时放牧,亦会耕种。

值王莽乱政,中原内乱,此地诸国各自宣告脱离大汉,重建国家。

此地国邦众多,各族混居,乐浪郡亦如此。

高句骊、夫余国、沃沮国及东濊等皆为濊人、貊人所建之国,统称濊貊人。

此外,尚有箕准所携商国遗民,避难秦税之秦人,及避祸战乱之汉人定居于此。

故此地为多民族融合之所,各族皆有。”

杨辰抬头,微笑望向陆炳,声音威严,缓言道。

“大要讲完,当先分析提奚县附近势力。”

陆炳继续慢条斯理的讲解起来,声音冷厉。

“与提奚县东临者,东濊也,其下乃三韩。

东濊和我们之间,重山阻隔,大军来犯,唯通江水,对我们威胁不大。

三韩者三部之统称也,分别为马韩,辰韩和弁韩。”

陆炳指着地图对刘伯温说道,言语清晰。

“最左为马韩,右上为辰韩,右下为弁韩。

三韩人户过10万,马韩5万,辰韩、弁韩共约5万,计六十万人口。

三韩共有50余国,大国万余人,小国千余人。

马韩之地有城池之国三十,民散居城外。其中最大者名为百济,都城为慰礼城,距提奚县甚近,人口不足两万!

马韩人以种植为业,擅蚕桑,精于绵布丝麻之织造,其人性强勇,但不会骑马,牛马多作陪葬。

马韩今辰王为尤利齐,此地鲜少律法,马韩诸国,各有其王。辰王对诸王控制力弱,难以相互制衡,各自为政。

马韩人好祀鬼神,春耕、秋收后,皆祭祀鬼神,聚众歌舞,通宵喝酒,诸国皆有专祀鬼神之所。

马韩西海之岛上有胡人,语与马韩异,身较马韩人矮,发型似鲜卑,亦好养牛养猪,常乘船往来交易。”

陆炳见众人思索,续言:“次言辰韩与弁韩,弁韩隶属于辰韩,多为避秦役之人,自谓秦人。

马韩割东地与辰韩、弁韩,其言语异于马韩,类古汉语,称国为邦,称弓为弧,敬酒为行觞。

辰韩有12国,弁韩亦有12国,各国皆有王。

但整个辰韩和弁韩部落之共主辰王,必为马韩人,由众人推选,不得自立。

辰韩土地肥美,宜种五谷,制作精绢,善骑牛马,且铁矿甚多。弁韩之语与辰韩相近,其法律尤严。

刘伯温闻陆炳的所言,左手托下巴低眉沉思,眼神闪烁智慧之光,少时,缓缓抬头看向陆炳问道。

“诸国与大汉关系如何?”

陆炳继而面色沉凝回应,声色毫无波澜。

“这些邦国大汉承认他们作为附属国存在,只因其地广人稀,占领需花费大量资源。

但大汉国势近十余载渐衰,彼等不仅不朝贡。且数度犯边劫掠,近些年更勾结高句骊,竟掳走前任乐浪郡守。”

刘伯温眉头微挑,目光愈发明亮。

“现今大汉异族隐患几何?”

陆炳脱口而出:“时下大汉东部有高句骊,三韩,夫余,东濊诸夷。

北境有乌桓,鲜卑,南匈奴。

北地与西垂则有氐族、羌族。

而今羌族从西垂进击,已与并州南匈奴接壤。

南面有山越、蛮族,各自为政,散布于益州、荆州、扬州、交州。

大汉现行之策,乃拉一打一,拉拢乌桓,安抚羌族、南匈奴等族。

蛮族、山越居深山中,难以探寻,轻率进山,恐遭埋伏,致损失惨重。

诸外族除鲜卑外,虽常袭扰周边郡县,但与大汉为邻近四百年,深知大汉之强,不敢妄兴大战。

但自从大汉逐走北匈奴后,鲜卑继匈奴60余万人口。

兼之原有四十余万,历经八十余载,吞并诸多部落,实乃最大隐患。

且今鲜卑为檀石槐统一,东西长达一万四千多里,南北宽达七千多里。

乌桓为鲜卑所迫,不断北迁至大汉边境,夹在大汉与鲜卑之间。

现今鲜卑人口估摸已至三百万,倾尽全力乃至可集结七八十万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