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清晨,杨辰来到郡守府开始临行前的安排。

这次杨辰准备带上和珅,十八骑和陆炳。

和珅和商业家族进行后续生意洽谈沟通,陆炳进行沿海据点的布局。

虽然仙人醉不愁销路,但杨辰还有制作其他的货物的想法,后续可以继续深入合作,所以需要提前拜访下。

得到这些商业家族支持杨辰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昨日经过和刘伯温、和珅、陆炳几人探讨商议先准备联合四个家族,建设四个据点。

大汉目前有四个有名的富商分别是中山甄家,徐州糜家,陈留卫家,河东卫家,其中糜家单纯是商业家族,其余几家都有世袭爵位。

其中河东卫家路途较远,货物运输不是很方便,杨辰主要需求目标是粮食这就更为困难,杨辰更为依托海运,这样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损耗。

杨辰把合作目标从河东卫家改为吴郡陆家,毕竟吴郡陆家是杨辰母亲的娘家。

经过众人商量此行沿海据点分别建设在冀州渤海郡章武县,青州东莱郡东牟县,徐州东海郡朐县,吴郡娄县。

据点和商铺不同,商铺只需要3进左右的院子就可以,据点杨辰准备以坞堡庄园模式进行构建。

杨辰计划在各据点各购买一个三流文臣和一个三流武将和500百战精兵加上农民为基础进行打造,既可以种田发展实力也可作为后续商路的物资中转站。

目前杨辰不打算招收流民来快速扩大规模,杨辰选择的几个据点都是黄巾活动频繁的区域。

据杨辰获取的情报,黄巾目前发展资金主要就是通过山贼土匪掠夺和打劫一些城外庄园。

如若招收流民容易被混入敌方眼线,对发展中的杨辰而言是一个巨大威胁。

目前杨辰还处于筑基期不宜大量招收不稳定因素,容易造成根基不稳,当杨辰强大起来后就可以慢慢同化流民,消化流民带来的劳动力。

杨辰看向下方众人,声音洪亮。

“我这几个月需要去大汉关东各地拜访一些商业家族希望可以达成些合作。

并且顺路看看是否可以招募些人才协助。”

杨辰面色凝重的看向众人抱拳继续道。

“真番郡一切事务就拜托各位了,我离开这段时间你们内事不决问刘基,外事不决问薛礼。

仁贵如需作战也可以和伯温进行沟通,伯温虽擅长内政但更长于军事计略。”

“喏。”

下方众人齐身起身抱拳行礼。

杨辰看着众人离开,见刘基停留在此,好奇问道。

“伯温还有什么事情吗?”

刘基拂须轻笑。

“陈留卫家因为地处豫州离沿海较远,杨家以前从未有过合作,属下觉得主公应当先去拜访下蔡先生。

蔡先生作为名满天下的大儒而且是陈留人,对卫家必然比较熟悉,让他给个名刺去拜访必定事半功倍。”

杨辰哈哈大笑对着刘基抱拳。

“多谢伯温提醒,我这就去拜访下蔡大儒。”

其实杨辰对陈留卫家也是颇为了解的。

卫家是曹操第一个天使融资人,在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在陈留起兵时,当时曹操得到卫家5000名士兵的资助才得以参加诸侯讨董。

5000名士兵在当时参加群雄讨董的诸侯中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势力了,卫家轻轻松松就拿了出来,光是提供5000士兵的粮草物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杨辰如果没有系统是万万拿不出来的,现在让杨辰拿出来对如今杨辰而言都是伤筋动骨之事。

杨辰整理好思绪来到真番书院,如今真番书院拥有学生100人。

只有少部分是汉人,主要受制于教师资源,目前只有蔡邕一人。

杨辰路过教室看了下,基本都是十余岁身穿粗布衣服学生。

跪坐在课堂内,捧着分发的纸质书籍,非常珍惜读书的机会,学习的非常认真。

蔡邕端坐在案前,身着青衫,神情庄重,正在对一个少年言传身教。

杨辰并未打扰,在教室外的草地上席地而坐。

听着教室里面一些不太标准的汉语,有种任重而道远的感觉。

临近中午蔡邕捧着书本缓缓从课堂中走出,看到杨辰一行人用略带一丝怒气的声音问道。

“子贤把老夫安排到书院就两个月不见人影,今日来找老夫有何要事啊?”

杨辰听到蔡邕言语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走向前抱拳歉意道。

“不瞒蔡大儒,在下此来确实有事相求,郡内刚刚稳定但粮食不足,在下准备两日后前往大汉各大州郡收购粮食。

陈留卫家乃是商业豪族,在下登门拜访想请蔡大儒引荐。”

蔡邕看着杨辰扶须一笑。

“真番郡有子贤治理乃真番郡民之福,子贤为民着想,老夫甚是欣慰。

我在圉县也颇有家产,有良田十余万亩,可赠10万石粮草于你,我书信一封你可派人去取。”

杨辰莞尔,蔡邕真是性情中人。

如今各大世家书本看的如此之重,也曾豪气赠书数车给欣赏之人。

杨辰赶紧上前摆手道。

“蔡大家误会了,前日醉仙酒蔡先生觉得如何,我准备和卫家合作售卖此酒。

但我们杨氏从未与陈留卫家合作过,故而想请蔡大家引荐一番,否则冒昧登门很是唐突。”

蔡邕点头沉思一番说道。

“此酒一旦售卖必定争相购买,老夫与卫家之主颇有交情,现在其家业交与其长子卫兹打理。

据老夫了解卫兹此人颇为正直,有忧国忧民之心。

老夫书信一封你可交与他,为民着想,卫兹必定倾力相助。”

杨辰对着蔡邕躬身一拜。

“如此多谢蔡大家了。”